中文
English

【ESG视界】欧盟“碳关税”及对中国影响

2022-07-08

2022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一致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欧盟各国距离正式采取碳关税措施又进了一步。法案计划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23年到2025年三年间为欧盟碳关税实施的过渡期,进口产品无需缴纳碳关税,但进口商提交包括进口产品总量、产品碳排放量等信息的报告。2026年起,欧盟将正式开始征收碳关税。

王梓/制图

碳边境调节机制释义

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被称作“碳关税”,是指严格实施碳减排政策的国家或地区要求在进口或出口高碳产品时,缴纳或返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欧盟为达到在2030年之前将其整个经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5%的目标,制定了“Fit for 55” 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碳边境调整机制作为" Fit for 55"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21年3月欧洲议会就已通过了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决议。由于CBAM机制事关欧盟各国进出口贸易,一经提出就引发了世界各国包括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巨大反响,亦势必会对中国企业以及碳排放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碳关税是防止“碳泄漏”的措施。碳泄漏是指由于欧盟执行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欧盟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到减排政策宽松的国家,或者导致碳排放成本较低的外国产品涌入欧洲市场,损害欧洲产业利益。通过征收碳关税,有助于缩小欧盟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差距,避免碳泄露。

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目前并非所有国家均对碳排放征税,企业如果产能转移到欧洲以外对碳排放不做要求或要求较低的国家,从全球范围内来说并没有起到降低碳排放的作用,欧盟的减排措施将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碳边境调节机制方案重点内容

当前碳关税适用将包括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五类产品,预计未来将逐步拓宽覆盖更多碳密集产品。

碳关税的信息上报及缴纳义务由进口商承担,进口商需要首先获得从事CBAM管控产品进口业务的资格,向欧盟成员国内的CBAM行政机关注册登记成为注册进口商,并在本国的CBAM系统中开设独立账户后才能进口相关产品。CBAM采用电子凭证(即CBAM证书)制度,每张CBAM证书对应着碳排放量为一吨的进口商品。针对进口产品中所含的每一吨碳排放,进口商都必须向其所在的欧盟成员国的CBAM主管机关购买一张CBAM证书。注册进口商购买CBAM证书的数量、价格和日期均记录在其CBAM系统账户中,每张证书有效期为购买之日起两年。CBAM电子凭证并非固定价格,而是前一周欧盟拍卖排放额度的每周平均结算价格,由CBAM主管机关在每周公布。每一张CBAM电子凭证都有独立的编号,进口商购买CBAM电子凭证的数量、价格和日期均记录在CBAM系统账户里。

碳关税并不是在产品进口环节逐笔征收,而是在第二年的1到5月期间统一结算。每年5月31日之前,注册进口商须向本国CBAM主管机关申报进口产品总量、每类产品的总排放量、应缴纳的CBAM电子凭证数量等信息。

对中国影响

首先,中国将成为欧盟碳关税的课税对象,对欧盟出口贸易将受到影响。目前碳关税最有可能影响到的产品为钢铁和铝,水泥、化肥类产品出口规模相对较小,而其他例如汽车、光伏板等产品未列入碳关税征收产品范围因此在短期内不受影响。2021年得益于欧盟经济复苏工业需求反弹,我国对欧盟及英国钢材出口总量为318.4万吨,同比增长52.4%,整体占钢材出口份额约5%;2020年中国向欧盟及含英国出口铝材总计51.9万吨,占我国铝材出口总量的11.2%,因我国产业整体对化石能源依赖较重,钢铁和铝行业碳足迹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碳关税的征收将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负担,妨碍此类产品对欧盟出口。按照2021年欧盟碳市场交易的平均价格约50欧元/吨,每吨钢材产生约2吨碳排放计算,在不计算抵扣情况下欧盟将对中国出口钢材产品征收约23亿人民币碳关税。

事实上,受欧盟气候行动计划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2021年欧洲碳价上涨了近150%,碳价上升趋势预计将会持续。尽管对欧盟相对国内整体钢材铝材出口影响有限,但毋庸置疑碳关税将进一步减少中国相关产品对欧盟出口价格优势,钢材及铝材出口企业利润率将受到影响。

在欧洲气候行动及计划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钢铁等工业受到客观国际市场要求和国内“双碳”目标举措实施需要,需要切实加快工艺改造落实节能减排,推动脱碳步伐加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助推相关企业增强削减碳足迹意识,引入新型节能工艺将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升级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碳关税,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从产业链源头做出改变,从能源供给侧入手增强绿色新能源低碳转型,从根本上减少出口产品碳排放。

其次,钢材等行业尚未纳入国内碳交易市场,需要加速国内碳交易体系建设,在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开展减排工作。目前电力行业是作为试点唯一纳入碳市场的行业,而钢铁等行业碳排放定价尚未有基础,碳排放核算等标准不尽完善。通过完善国内碳市场机制,有利于协助面临碳边境调节机制压力的出口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引导企业加快制定节能减排路线图,将可持续发展列入战略目标。欧盟为避免重复征税,允许在应税碳排放量中扣除进口产品在其生产国已经支付的碳排放额度,即抵扣碳关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碳市场的形成也有望减小出口企业整体碳税负担。

长期来看,碳边境调节机制未来可能会覆盖更多行业及产品,对进口产品碳排放信息追踪核查预计也将更为严格。目前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提案主要针对2026年前的碳关税的实施计划,仍有具体实施细节待完善公布。该制度尽管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周期,未来在实施进程中也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需要持续关注政策动态。与此同时,中国的碳市场在逐步扩展,快速走向成熟期,而我国对欧洲出口结构和产业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考虑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的重大影响力,未来中国也需要与欧洲建立有效的碳排放市场规则对话机制,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国际合作,形成通用的碳排放计算标准,有效实现全球范围内行业减排。

不论如何,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唯有各行业真正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带来的系列挑战。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应用到国际贸易上,形成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秩序与规则,也会成为未来国际间对话的新议题。


分享